在解釋什麼是淋巴癌前,我們不妨先了解何為「淋巴」。淋巴系統是人體免疫系統的一份子,協助身體抵抗疾病和預防感染。沿著淋巴管有許多大大小小的豆狀組織,稱為淋巴結 (lymph node)或淋巴腺 (lymph glands)。
淋巴結遍佈全身,包括手臂、胸膛、小腹、脖子等等,所以身體任何位置都有機會出現淋巴癌。
當淋巴細胞出現癌變,就會成為淋巴癌。正常情況下,淋巴細胞如B細胞、T細胞及NK細胞等的數量會維持在固定水平,但某些原因會使淋巴球的分裂、成長或凋零變得不受控制,就會出現異常增生,並演變而成為癌細胞。
淋巴癌除了會在淋巴結出現外,亦可能直接出現在任何器官,例如脾臟胃部、腸部、骨髓或乳房等,損壞器官機能。
大部分患者的年齡都在 65 歲或以上,不過部分淋巴癌則在年輕人間更為常見。
一般而言,非何傑金氏淋巴癌更常見於男性,不過女性患上部分類型的非何傑金氏淋巴癌的機率較高,原因未明。
假如直系親屬如父母、子女、兄弟姊妹患有非何傑金氏淋巴癌,就有較高風險患病。
部分治療癌症的化療藥物,有機會增加多年後患非何傑金氏淋巴癌的風險。
接受放射治療和化療的患者,在將來患上非何傑金氏淋巴癌的風險也會輕微提高。
以下人士患上非何傑金氏淋巴癌的風險較高:
淋巴癌主要分為何傑金氏淋巴癌 (Hodgkin’s lymphoma) 和非何傑金氏淋巴癌 (Non-Hodgkin’s lymphoma) 2大類,基本差別體現在於病理學及臨床表現上,而香港以非何傑金淋巴瘤的患者居多。
何傑金氏淋巴癌 | 非何傑金氏淋巴癌 | |
常見發病年齡 | 多見於 15 至 30 歲的青年或老年 | 患者年齡中位數67歲 |
常見病變部位 | 頸部淋巴腺 | 可發生在淋巴系統以外的組織,如扁桃腺、胃腸道、鼻腔、 鼻咽、皮膚、骨髓和中樞神經系統等 |
病情發展 | 從病發部位逐步擴散至鄰近、腋下、胸腔、 腹腔或較遠的淋巴腺,最後蔓延到骨髓及其他器官 | 非何傑金氏淋巴癌又分為慢性 (低惡性) 及 急性 (高惡性)。 慢性的發展非常緩慢,即使沒有治療,多數患者仍可存活 5 至 10 年;相反,高惡性的病情發展甚為迅速,患者可能在數月間病逝 |
痊愈率 | 80% 或以上的早期患者會獲得根治 | 約60%早期患者會獲得根治 |
淋巴癌病情主要分為 4 期。第 1 及 2 期被視為早期,而第 3 及 4 期則被為晚期。
分期 | 病情 |
I 期 | 淋巴癌只出現在一個位置 |
II 期 | 多於一個位置出現淋巴癌,但只集中在同側的橫隔肌以上或以下 |
III 期 | 橫膈膜上下同時出現多於一個淋巴癌 |
IV 期 | 擴散至一個或多個淋巴腺以外的器官,如肝臟、中樞神經系統和骨髓 |
對於患上早期何傑金氏淋巴瘤的病人,只要結合化療和放射治療,5年存活率可高達 95%。而患上晚期何傑金氏淋巴瘤的話,也有超過80% 的5年存活率。
同樣地,早期非何傑金氏淋巴瘤的患者,5年存活率約有 8 成,而晚期患者則亦有 6 至 7 成。
和其他疾病一樣,「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正是提升存活率的重要因素。
如病人出現疑似淋巴癌的症狀,醫生在詢問過病人的個人及家族病史後,會先進行基本檢查。
醫生會觸摸病人的頸脖、腋下、胸膛或鼠蹊部,觀察是否有腫脹跡象。
其後,醫生會再進行初步檢查,其中活組織檢驗是較常見,也是唯一能確診非何傑金氏淋巴癌的方法。獲取活組織的方法有 2 種,分別是「針管抽取活組織檢驗」和「組織切片檢查」。得到活組織切片後,醫生會將它放在顯微鏡下檢查,深入了解淋巴癌細胞是否存在。
如病人確診淋巴癌,醫生會進一步深入檢驗,以求更肯定癌細胞會出現在身體甚麼部位。
醫生會為病人抽取血液樣本,藉此檢查紅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的數目。假如血液數目低,可能代表淋巴癌已經擴散到骨髓。同時,由於淋巴癌腫瘤會影響肝臟和腎臟的功能,醫生可透過血液數目,了解這些器官是否已被淋巴癌細胞攻擊。
醫生能透過造影,了解淋巴癌腫瘤是否已擴散到身體其它部位。造影檢查對淋巴癌的診斷準確度達 80 至 90%:
胸部X光檢驗 (X-ray) | 檢查胸部是否有腫脹的淋巴結 |
電腦斷層掃描 (CT) | 檢查腹部、盆骨、胸部、頭部和頸部是否有腫脹的淋巴結 |
正電子掃描 (PET) | 透過觀察患者體內不同部位的葡萄糖吸收量,判斷腫瘤細胞新陳代謝的情況及位置 |
最常見的化療是靜脈注射和口服藥物,旨在消滅快速生長的細胞,所以身體內其他快速生長的細胞如毛髮等也會受到影響。
療程會以週期形式進行,詳細安排視乎淋巴癌的種類和階段而定,每個週期一般相隔幾星期。患者可能只需接受化療,或同時接受化療和電療。
又稱為電療,藉由高能量射線來破壞癌細胞,防止其分裂的同時,幫助縮細腫瘤,減輕腫瘤引致的痛楚。此療法主要應用於治療某些較初期的淋巴癌,較晚期或擴散速度較快的淋巴癌則需要配合化療進行。
這類藥物一般與化療一同使用。 除了同樣能夠有效殺死淋巴癌細胞外,類固醇亦能減輕患者在化療期間的不適。
根據由美國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發行的指引,最新針對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DLBCL)的建議藥物治療方案為:
確診最新針對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DLBCL) | |
一線治療:
| |
復發或難治型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DLBCL) | |
如適合造血幹細胞移植:
| 如不適合造血幹細胞移植,二線或以上治療: – 維泊妥珠單抗(Polatuzumab vedotin)+利妥昔單抗(Rituximab)+化療組合 – CD19單克隆抗體(Tafasitamab)+來那度胺(Lenalidomide) – 格菲妥單抗(Glofitamab) – 化療組合±免疫治療 – 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CAR-T) |
醫生會先破壞患者的骨髓和剩餘的癌細胞,然後再植入預先前從患者身體抽取的幹細胞到患者體內,令患者身體可以重新製造各類血細胞。
只有少數非何傑金氏淋巴癌患者適合接受幹細胞移植:
正式接受治療之前,醫生會先向病人詳細講解治療程序、風險和副作用。
治療期間,患者應嚴格遵從醫生指示,按時服藥及覆診。假如因治療的副作用感到不適,應及時告訴醫生,採取適當的對症措施,緩和不適。
患者亦應保持均衡飲食、適量的運動和休息。另外,由於治療期間,藥物的副作用可能令患者免疫力下降,所以應盡量減少到人煙稠密的公共場所,減低感染風險。
高惡性淋巴癌患者大多在一線治療 2 年內沒有出現 復發便算痊愈。相反,惰性淋巴癌的治癒率較低 ,即便治療成功 也可能會復發,較難斷尾。
一旦不幸復發,當然要盡可能再治療,即使未必能徹底根治,也可透過治療收縮癌細胞,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