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有鑑於此,大家對大腸癌不可不知,不可不防!
大腸癌篩查計劃可以有效幫助大家及早發現及醫治這個「都市殺手」。因此,Bowtie 健康資訊團隊整理了這篇文章,幫大家全面認識大腸癌!
根據香港大學醫學院研究,大腸癌一期的5年存活率(即確診患癌後5年仍然生存的機會率)可以高於 90%。相反,大腸癌四期的 5 年存活率只有 8%。
癌症期數 | 情況 | 5年存活率 |
第一期 | 入侵肌肉層 | >90% |
第二期 | 入侵漿膜 | 55-70% |
第三期 | 入侵淋巴 | 25-55% |
第四期 | 擴散/轉移至腸外 | 8% |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大腸癌教育中心同樣發現,大腸癌患者的生存率及復發率,與發現同接受治療時間有極大關係。相比其他癌症(例如肺癌、肝癌),大腸癌手術的成功治癒率及生存率都較為理想。古語有云: 「病向淺中醫」。如果及早發現及進行治療,成功抗癌機會就愈高。
被確診不同階段大腸癌的存活率分佈圖
在講解成因之前,我們首先要知道什麼是大腸癌。根據衛生防護中心,大腸癌是結腸或直腸內的細胞異常生長所形成之癌病,因應癌細胞發現的位置,又稱為結腸癌或直腸癌。
關於成因,你可能會聽過,食得太多紅肉(例如牛肉、豬肉、羊肉或動物肝臟)或加工肉(例如熱狗、火腿、臘腸等)會增加患上大腸癌的風險,除此之外,你亦可以改變一些生活習慣去降低風險︰
但有些風險則無法避免,當中包括︰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的資料顯示,種族也是其中一個高危因素,東歐猶太人是全球最大機會患上大腸癌的族群。其他研究亦指出, 夜間工作人士以及曾患睪丸癌的男性都有較大風險。
以上風險因素有些可以靠生活習慣控制,例如「多菜少肉」的飲食習慣、多做運動、控制體重、不煙不酒都可以減低大腸癌風險。
好多人知道長期便秘是大腸癌的病徵之一,但其實再準確一些是︰大便習慣改變。
根據衛生署,大腸癌患者的大便習慣會在不明原因下突然改變,每日一次、兩次或隔兩天才有一次都算是正常大便習慣。如你持續兩星期大便習慣比平時有重大變更,例如大便變稀或便秘,就可能是大腸癌的病徵。
另一種比較常見的症狀是大便見血,衛生防護中心的資料顯示,患者亦可能出現以下症狀︰
若出現上述病徵,便應該盡快接受大腸鏡檢查。不過,最恐怖是發病初期,可能沒有任何症狀,令人難以察覺。未有病徵但又想知自己有幾大風險?合資格人士可以參加政府資助的大腸癌篩查計劃!
根據American Cancer Society,基本上所有大腸癌都是由瘜肉(polyps)而起。大腸瘜肉是長在結腸和直腸粘膜表面隆起的病變。如果不加以處理,假以時日,瘜肉就有演變為惡性腫瘤的風險。
瘜肉大致上可以分為 3 種:
如果要知道自己有沒有大腸瘜肉,就要乖乖地在適當時候做腸鏡檢查。腸鏡檢查十分安全,風險極低。及早發現「瘜肉」,可以將其切除,以除「癌」患。
雖然所有大腸癌也是由瘜肉而起,但要留意絕大部分瘜肉永遠也不會演變成癌腫瘤。可惜的是,不進行腸鏡檢查及將瘜肉切除並進行病理化驗,是永遠不會知道瘜肉是否屬於高風險瘜肉。
如果醫生在腸鏡檢查後發現以下 4 種情況,閣下就特別需要留意患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