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早產(英文︰Premature birth)嬰兒是指在懷孕37週之前出生的嬰兒。根據懷孕週數,早產分為以下3類:
世衛統計數字顯示,2020年約有1340萬名早產嬰兒誕生,而香港中文大學曾發表有關香港早產的醫學報告,指香港早產的普遍度維持於6.5%。
早產BB可能在出生時就面對不同健康問題,有些更會患上嚴重後遺症,影響存活率︰
懷孕周期 | 存活率 |
少於24周 | 50% |
多於28周 | 8成至9成 |
早產嬰兒並非都會出現後遺症。一般來說,嬰兒越早出生,併發症的風險就越高。出生體重也會影響後遺症的機率。
早產出生的短期後遺症,可能在最初幾週出現,當中包括低溫症、低血糖、心臟、腦部及呼吸問題等。而長期後遺症可能包括腦麻痺、學習困難、視力、聽力、牙齒健康、行為和心理健康問題等。早產嬰兒更容易面臨這些長期健康問題,因此可能需要長期的關注和治療。
媽媽在懷孕期間可留意以下早產徵兆︰
有些徵狀與一般懷孕時遇到的狀況相似,但如有懷疑應及早求醫。
早產的確切原因並不清楚,但有些因素可能增加風險。
為了診斷是否發生早產,醫生會進行骨盆檢查,以確定子宮頸是否開始擴張,即打開,以準備分娩。醫生也可能使用經陰道超聲波檢查來確定子宮頸是否變薄、變細以準備擴張。
新生命的來臨帶來無限喜悅,懷著第一胎的何太(化名)亦作好準備,預定去私醫開刀。不過,計劃趕不上變化。
胎兒3個月大時,何太有出血症狀。醫生經檢查後稱BB心跳正常,是次情況或因黃體素不足,而令子宮壁不穩引起,於是建議多卧床休息。不過,當胎兒踏入25周(即大約6個月大)時,何太再次出現出血症狀,於是前往急症室,經醫生檢查後,發現有早產風險,於是需要留院直到胎兒出世。
醫生希望何太可以安胎至37周或38周才分娩,亦解釋早產於不同周數將會有甚麼風險。不過,當踏入26周時,何太已開始宮縮,最後囝囝於26周出世,體重0.93kg,只有手掌般大小。
何太憶述,初時聽不到囝囝喊聲,非常擔心。原來,囝囝當時已被即時送進NICU(新生兒深切治療部)的氧氣箱內,一住便是4個月。由於囝囝血氧飽和度低,因此即使出院後,仍需要在家使用氧氣製造機及血氧偵測器至1歲半。
事實上,由於早產嬰兒在子宮內未有完全發育,出生後就可能會遇到健康問題。因此,囝囝出院後,也需要定期到逾10個不同專科覆診。另一方面,囝囝亦參加了協康會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提供的物理治療、言語治療及職業治療支援,促進個人發展。
孩子健康成長,是父母的最大期望。現時囝囝已經約3歲大,雖然仍要參與治療活動及專科覆診,但見到孩子一天一天長大,對何太來說,已是種平淡的幸福。
給早產媽媽的小貼士
危疾保險或自願醫保:保險公司會從多方面評估受保人的健康狀況,包括出生時的體重、懷孕周期、孩子目前的年齡、早產併發症、成長曲線和發展等。
意外保險:Bowtie觸木保並不會考慮早產相關的因素,歡迎父母為早產嬰兒投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