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市場上所謂的懷孕保險,或稱為孕婦保險,是指保障孕婦分娩、產前及產後護理,以及妊娠併發症風險的保險產品。
這類懷孕保險產品不設獨立購買,屬於附加保障,投保人須一併投保住院醫療保險(一般為高端醫療保險)。
因此,受保人除了享有懷孕相關的保障外,亦享有一般住院及手術等醫療費用的保障。
懷孕保險一般保障:
常見受懷孕保險保障的妊娠併發症通常包括:
任何手術包括分娩都有一定程度的風險,如果選擇在私家醫院分娩卻沒有保險,一旦發生事故,醫療費用可以遠遠超過原來的預算。
在此想分享一則新聞:一對年輕夫婦一直希望生小朋友,結婚數年後太太終於懷孕,夫婦兩人滿心歡喜準備迎接小生命的來臨,卻在懷孕34周時收到壞消息,醫生進行產前檢查時發現胎位不正,嬰兒臍帶有纏頸的風險。
由於當時公立醫院接連發生孕婦分娩時出現嚴重併發症甚至死亡的個案,他們最後決定到私家醫院剖腹分娩。夫婦平常積蓄不多,收入扣除供樓及日常開支後已經所餘無幾,只能勉強籌到$7萬作為醫療費用。
原以為一切順利,誰知太太剖腹誕下女兒後,大量出血並流血不止,需要進行緊急手術,前後一共進行5次手術、輸血接近40次,最後賬單總數接近$40萬。太太沒有購買保險,他們無力償還醫療費用,最後只好尋求傳媒協助,希望醫院能夠酌情減收醫療費用。
大部份基本的醫療保險都將懷孕或相關的併發症列為不保事項(包括大部分自願醫保保單)都不會保障懷孕與分娩相關費用及妊娠併發症風險。
以市場上其中一間保險公司的醫療保險為例,保單條款列明:「此保單不承保任何直接或間接、全部或部份由下列原因所造成之住院、治療、手術或其他費用。(包括)懷孕、流產或分娩、終止懷孕、或任何有關的併發症。」
由於不是每種醫療保險都保障懷孕或相關的併發症,投保前必需清楚了解保障範圍及保單內容。
投保前應留意保單的妊娠併發症相關保障是否足夠,仔細了解受保的併發情況及保障條款;此外,如果孕婦於產前或產後不幸出現妊娠併發情況,很大機會需要留意接受觀察及治療,因此保單本身的住院保障範圍及保額亦需要留意。
市面上的懷孕保險保單就分娩及妊娠併發症的相關保障一般設有9-18個月不等的等候期,等候期內產生的懷孕相關醫療費用也不能向保險公司索償。因此,懷孕後才投保相關保單未必是最佳做法。
部份懷孕保險保單會為受保人或配偶的初生子女提供特定的醫療保障,或容許受保人將初生子女加入現有的醫保計劃中。投保前可按個人需要,比較有關保單條款。
以下列出市面 3 間保障妊娠併發症及/或自然分娩及剖腹產的保險計劃,並以 30 歲非吸煙女士的保費作為參考。
保險公司 A | 保險公司 B | 保險公司 C | |
一般住院及手術賠償 | |||
住房及膳食費、手術費、醫生費等 | 全數賠償 | 全數賠償 | 全數賠償 |
產科保障 | |||
產前檢查 | $110,000 | $109,200 | 不包括 |
自然分娩 / 剖腹分娩 (非醫療所需) | 不包括 | ||
產後護理 | 不包括 | ||
妊娠併發症 (包括醫療所需的剖腹分娩) | 全數賠償 | $218,400 | 全數賠償 |
等候期 | 一年 | 一年 | 一年 |
每年保費 (無自付費) | $66,065 | $38,926 | $13,046 |
究竟應該買那一種計劃好呢?表面看來,保障當然愈多愈好,如果保障範圍包括自然分娩或非醫療所需的剖腹分娩當然很吸引。
不過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讓我們先了解清楚保障內容和保費。
從表一可以見到,保險公司A的保障是最高的,自然分娩的賠償額高達$11萬,不過計劃包括一年的等候期,即需要繳交二年的保費、$13萬多才能獲得保障。對比,保險公司B的保障稍低,亦有一年等候期,保費卻便宜接近一半。最後,保險公司C的懷孕保障只包括妊娠併發症,但保費最低,兩年保費不足$3萬,差不多是保險公司A的計劃的20%。可見,計劃是否吸引實屬見仁見智,投保前也要好好平衡保費支出、可獲得的保障及自己的需要。
懷孕保險為初生子女提供的醫療保障或設有特定限制,或並不完善,家長可能值得考慮為剛出生的嬰兒購買額外的醫療保障。
自願醫保接受小至15日大的初生嬰兒投保,保費亦可享有扣稅優惠。以0歲男嬰及女嬰投保Bowtie自願醫保靈活計劃(基本)為例,每月保費分別僅$344及$324。
除了初生BB,懷孕保險的受保媽媽生產後,也可考慮轉單至沒有懷孕保障成份的自願醫保,以節省保費及享受扣稅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