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絕非易事,事實上很多初創公司最終都以結業收場,想提高成功率,最直接的方法,當然是了解失敗的原因,繼而做到趨利避害。筆者引用CB Insights的的一個調查,前三個最常見的失敗原因,分別是「沒有市場需求」、「資金不足」和「沒有合適的團隊」。可見創業要成功,除了有合適的團隊和良好的產品之外,資金的應用也是關鍵之一。畢竟沒有一間公司是擁有無限金錢的,然而個人的理財亦十分重要,因為作為創業公司的創辦人,個人理財做得不好,基本生活也缺少資金,自然難以在創業的路上堅持下去,再好的創業理念也難以實踐。情況等同持有優質股票,貿然或被逼沽貨,錯過長線增值的機會,當然是相當可惜。
創業和投資一樣,必須有長線部署的思維,而導致創業失敗的其中一原因是資金不足,我們就從預算談起,通俗一點就是在開始創業前要準備幾多錢?一般來說,創業前預算要包括一次性的開業成本,比如裝修或設備。另外,再加上6個月或以上的營運成本,包括租金或工資,假設在零收入的情況下,仍然有機會營運半年甚至一年的時間,確保有足夠的時候去試業和調整。
不過,不同的創業項目也有不同的考慮,還要考慮現金流的快或慢。現金流快的業務,泛指開業至真實營運,所需的時間短,更重要是客戶離開的那一刻,已經支付了費用,比如餐飲業或零售等。現金流慢的業務,則指開業到真實營運時間較長,甚至是提供了服務一段時間才可以收回現金的業務,比如IT項目或手機程式開發等,在產品開發階段,甚至是營運初期皆沒有現金流入。現金流的影響可非常之大,如果現金流管理得不好,即使是有錢賺的生意,同樣也會有結業的危機,畢竟租金和工資等一系列成本可是不能拖延的。
如果你的創業項目是現金流慢的,以應用程式為例,可以先考慮開發出一個「Prototype」,再確保有充夠的資金開發出基礎的版本試營運,同時也能更有利地爭取更多外部資源,供未來進一步發展,比如參加創業比賽。
創業的預算做好了,但緊記不要忽略了個人的理財。第一,創業做老闆出糧給人的同時,不要忘記自己的「出糧問題」,創業者的的基本生活無以為繼,等同宣告創業失敗,所以必須為自己保留至少1年的生活費。第二,檢視現有的理財安排,日常的各種開支記得能省就省,保險也是例子之一,如果以「純保險」的形式購買保障,所節省的保費有機會以倍數計。舉例說,35歲男性,投購港幣100萬元的人壽保額,年保費只需約港幣800元左右(各種計劃不盡相同,只是舉例說明之),而純保險不單只有人壽保險,也有醫療保險和危疾保險等,不失為精明地節省支出的例子。現時是互聯網和平台經濟的時代,創業者更應該善用各種資源,為自己進一步「開源節流」!。當然,以上的只是通用的意見,如果有任何進一步的理財問題,記得諮詢相關的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