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口中的保障缺口,實際上是甚麼呢?事實上保障缺口可分為針對身故風險的,以及針對健康風險的。
根據香港保險業監管局的解釋1,保障缺口(身故風險)等於保障需要減去可用資產,亦可視為可用資產與人壽保障需要的差距。保監局曾於研究中提到,在 2017 年,香港的保障缺口(身故風險)約為 HK$6 萬億,每名在職人士的平均保障缺口約 HK$167 萬,推算每名在職人士的平均保障缺口為其年薪的 5.4 倍。
而根據瑞士再保險(Swiss Re)的解釋2,保障缺口(健康風險)等於造成家庭財務壓力的自費醫療開支,加上因缺乏支付能力而未治療的費用估值。該機構估算,在 2017 年,香港的保障缺口(健康風險)估值達到 230 億美元(相當於 HK$1,794 億)。
Bowtie 的初衷,就是要填補現時香港嚴重的保障缺口。我們希望為香港人提供設計簡單,而且大部份人都能夠負擔的純保障保險產品。我們盡量將受保人所支付的保費都用在保障上。
我們全線的產品,不論是自願醫保、人壽保險、危疾保險、癌症保險及意外保險,均不含投資成份。我們利用科技,簡化了傳統的核保程序,毋須中介人,也能直接向客戶提供各種保險產品。客戶只需要透過智能手機或電腦,填寫簡單健康問卷,10 分鐘內即可完成整個申請程序。
以 30 歲非吸煙男性為例,投保自願醫保「靈活計劃」(基本)每年的保費為 HK$2,400,就可以換取每年 HK$60 萬的保障額,這反映我們這產品提供的保障槓杆高達 250 倍。保障槓杆不單是一個數字,它亦反映了受保人能夠選擇私營醫療服務的權利,抑或長時間輪候公營醫療服務(甚至是因輪候而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之間的差距。從這個角度看,Bowtie 給予了受保人保障,亦給予了受保人選擇的自由。
經過 2 年的努力,我們已經成功填補了價值超過 HK$200 億的保障缺口。
保單數量、保費收入及新業務價值的增長,都是保險公司營運表現的傳統指標。
比起保費收入,我們更重視的是香港人的保障,更重視的是我們填補了那超過 HK$200 億的保障缺口。HK$200 億是怎樣的概念?這個金額足夠為 4 萬個失去經濟支柱的家庭提供支援。
單看自願醫保產品,我們的「標準計劃」保費合理,以 20 歲、40 歲、60 歲的男性及女性客戶為例,我們的保費3就較行業平均低 29.5% 至 36.7% 不等。相宜的保費使我們獲得來自不同界別的客戶支持,當中不乏年青一輩及來自基層的朋友,他們都是過往被忽略的顧客群。
更多香港人獲得保障,是我們樂見的,也是我們善用科技,將保障延伸的成果。這也是這 200 億保障對Bowtie 的意義:“We live our purpose; we keep our words; and we make insurance simple”。
即使我們的保單數量及保費收入不斷增長,2020 年在直接銷售渠道中排行業第二,仍有人質疑 Bowtie 是否只以低保費作為招徠吸引客戶,擔心我們的服務及理賠質素。事實上,Bowtie 旗下自願醫保靈活計劃產品的平均賠償率高達 90%4,絕對不會因保費相宜,就刻意降低對客戶的賠償。
這 2 年來亦有意見認為Bowtie 不設中介人的銷售模式就代表公司沒有服務可言,但事實是我們有着專業的客服團隊,他們優質的服務亦深受客戶認同,這使我們在 Google Review 中取得 4.6/5星的評分,冠絕同業。
百億保障雖已達成,Bowtie 卻未敢鬆懈。就自願醫保產品而言,過去 2 年我們不但沒有上調保費,近期我們更升級/新增個別賠償項目。此外,我們更夥拍港怡醫院,合作推出全額賠償5指定醫療套餐的醫療及健康保障,創同業先河。
展望未來,我們認為要提供 HK$1,000 億的保障也不是夢。只要我們持續進步,哪怕是每日 1% 的推進,千億保障也是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