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臟疾病。部份感染者未能完全清除病毒,終身成為慢性帶菌者(慢性乙型肝炎)。感染病毒時的年紀愈輕,風險就愈高。初生嬰兒感染者有90%至95%機會發展成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成年人發展為慢性乙肝的機會則僅為5%至10%。
慢性乙型肝炎可以引致急性肝衰竭,約15%至40%患者的情況會惡化成肝硬化或肝癌。值得留意的是,患者感染病毒後,可以持續毫無徵狀,直至肝臟受到嚴重損害時才出現病徵。
本地2015至2016年的流行病學研究數據顯示,香港有約7.2%人口已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而於2020年,本港約3.4%孕婦已感染乙肝病毒。
據世界衞生組織估計,於2019年全球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達2.96億人,同年因乙肝而死亡的人數達82萬人,主要死因為肝硬化及肝癌。同年世衞估計,全球乙型肝炎每年的新感染者約為150萬人。
乙型肝炎的潛伏期由30日至180日不等,病徵一般會於3個月內出現。
乙肝病毒可以引致急性乙型肝炎,大多數受感染的嬰兒和小朋友都沒有明顯病徵。少於5%的5歲以下小朋友,以及30%至60%的成人會出現以下病徵:
雖然急性乙型肝炎有機會引致上述病徵,但因病情惡化而死亡的個案則十分罕見。
乙型肝炎主要透過體液及血液接觸傳播;病毒不會透過共膳及握手等一般社交接觸傳播,亦不會經母乳餵哺而傳播,其常見的傳播途徑包括:
急性乙型肝炎目前沒有特定的治療方法,患者需要透過充足休息自我復原。在休養期間,患者須注意均衡飲食及戒酒,更應避免與他人有血液或體液接觸,以免傳播病毒。在服用任何藥物前宜先諮詢醫生。
慢性患者需要定期覆診及接受檢查,醫生會按其情況作個別評估,有需要時可處方抗病毒藥物作為治療。這些藥物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複製,減低出現肝衰竭、肝硬化及肝癌等併發症的機會。大多數開始接受藥物治療的患者需要終身服藥。
驗血是診斷乙型肝炎的最有效方法。有關血液檢查一般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乙型肝炎表面抗體(anti-HBs)的測試
血液測試結果 | 結果詮釋 | |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 | 乙型肝炎表面抗體 (Anti-HBs) | |
陽性 | 陰性 | 受檢者已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應盡快求醫 |
陰性 | 陽性 | 受檢者未有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其身體已有足夠抗體抵抗乙肝病毒 |
陰性 | 陰性 | 受檢者未有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但其身體對乙肝病毒沒有免疫力,應考慮接種乙肝疫苗 |
目前市面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及抗體測試檢查的收費介乎HK$280至HK$430不等。
按統計,大約25%的乙肝帶菌者會出現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等併發症,有關症狀多於50歲至60歲時出現,故乙肝帶菌者應定期進行檢查,密切監察肝臟情況,以免延誤治療。
在日常生活中,慢性乙肝患者應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並採取各種預防措施以防止病毒傳播。其家庭成員或伴侶亦應接受血液檢查,如沒有抗體更應接種乙肝疫苗。
預防乙型肝炎的方法如下:
接種乙型肝炎疫苗是預防乙肝的最有效方法,整個接種程序包括3劑疫苗的注射。注射第1劑疫苗後1個月可注射第2劑,注射第2劑後5個月可注射第3劑。在6個月內完成共3劑注射能產生最佳的抗體效果。若注射時間有延誤,接種者毋須重新開始接種,僅應盡快完成餘下的注射。接種完成共3劑的接種程序後,逾95%的健康人士能夠產生足夠的抗體,以長時間抵禦乙肝病毒的感染。
接種乙肝疫苗是預防乙肝母嬰傳播的重要措施。本港自1988年已實施兒童普及乙型肝炎疫苗接種計劃。在計劃下,所有初生嬰兒在出生時會於醫院接種第一劑疫苗,其後再按上述時間表到衞生署轄下的母嬰健康院接種第2、3劑疫苗。
目前市面上乙肝疫苗共3針注射的總收費介乎HK$1,200至HK$1,600。
乙肝疫苗的副作用極輕微,僅注射部位可能出現短暫且輕微的疼痛。
透過口水、汗水傳染乙肝的機會微乎其微,因此你不會因聚餐、共用食具、擁抱、握手、運動,甚至接吻等社交活動而感染乙肝。
只要患者及早發現,口服藥物治療能有效降低肝硬化及肝癌的發病率,延長患者的存活時間。事實上,大多數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都活得健康且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