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即以中醫理論指導下應用的藥物,包括中藥材、中藥飲片及中成藥,主要來源於天然的植物、動物、礦物及其加工品,其中以植物藥居多。
而藥理代表歷代醫家按以下為依據總結出來的用藥規律:
現代藥理透過分析中藥化學成分,如麻黃有麻黃鹼、人參、人參皂苷等,來進一步實證中藥的有效成分,至於中藥配伍所發揮的有效成分仍需進一步研究。
石斛:
黃芪
黨參
中藥在古代就已有分湯、散、丸、膏、丹劑。醫師會根據病情不同的需要而使用不同的劑型,而現在一般多用中藥材煲藥或飲濃縮沖劑(藥粉)。
有人覺得煲藥的味道濃些,藥粉淡些。事實上,藥粉製作也需要經過煎煮、濃縮過程,同屬「湯劑」,而湯劑在傳統的應用上已反映出藥效釋出的卓越性。所以,藥粉不但可節省煎煮的時間,在臨床上應用上亦見佳效。
中藥 | 藥粉 | |
利 | 藥效明顯 | 藥效好、省時、容易取用、安全性高 |
弊 | 耗時、對器具有要求、煎煮方法講究 | 藥效緩 |
中醫會按服藥劑量、時間、次數根據病情和藥性而定,切勿自行調整。
一般初診都會建議先服用3-4劑,以了解對中藥的反應效果。根據病情作出適度調整後可開5-7劑,每日2次,每次1-2包(藥粉)/每次1碗(煎藥),每5-7天可休息1天。
注意:
目前多主張使用陶瓷、瓦罐而不用鐵鍋、銅鍋,最好也不用鋁鍋及不銹鋼、搪瓷容器來煎藥,以確保中藥的療效。
注意:常有胃部不適的患者在進服中藥時感到胃脹加重,切勿一下灌服中藥,宜每5-10分鐘喝一小口,緩慢進藥。
中藥配藥員需持有認可之中藥培訓資歷或中藥配劑證書,以進行中藥配方。
中藥需在醫師指引下根據病情、患者身體狀況,處方合適的藥量以對症治療。具有毒性的中藥一般採用「中病即止」的原則,在藥材來源質量、藥材正確配方、煎煮方法/服用方法正確的前提下,所以一般服食中藥副作用較小。
根據體質的不同,某些中藥所含的成分會引起敏感反應。例如有些人進食當歸、地黃、玄參會出現腹瀉情況,亦有因排病反應先腹瀉,適應後排便恢復正常。如情況持續,應諮詢醫師以作出處方調整。
而提神中藥於黃昏或晚上服用,則有機會影響睡眠。安神中藥在早晨或午間服用,則有可能感到疲倦欲眠,建議與醫師溝通了解相關情況。
有些藥性較明顯的藥物如麻黃,內含麻黃鹼,少數人服用後會出現心跳加速、失眠、煩躁症狀。有些高血壓患者會出現頭痛,建議與醫師諮詢相關情況並調整處方。
古代有女性以藥材煎液或樹木汁液抹頭以染髮,現今亦有以中藥搗碎抹粉後,配合白醋染髮,塗抹上頭後的確能讓頭髮看上去烏黑,但停用後是否能持續染色則缺乏臨床實證。
醫師在了解患者的體質,透過中藥處方、針灸及耳貼,可幫助改善患者的偏食習慣,亦可將內在的積滯排出,就好比原本淤塞的渠道,疏通渠道後,身體的氣血流通暢順,可改善水腫及代謝情況,讓身體回復平衡。
對中藥有已知過敏反應的患者,應避免服用相關中藥。肝腎功能不全患者,應先諮詢醫生能否進服中藥。
Bowtie & JP Health 健康中心為客人提供全方位醫療服務,當中包括西醫門診,致電 3169 2269,或按此預約診所服務!